孔子 ขงจื่อ

孔子(公元前551—公元前479),名丘,字仲尼,鲁国人。中国春秋末期伟大的思想家和教育家,儒家学派的创始人。孔子的远祖是宋国的贵族,殷王室的后裔。在孔子很小的时候,他的父亲就去世了,以后孔子的家境逐渐衰落。虽然孔子年轻的时候很贫困,但是他立志学习,他曾经说过:“三人行, 必有我师焉。”后来,他开始授徒讲学,他一共教授了3000多个学生,其中不乏贫困家庭的孩子,改变了以往只有贵族子女才有资格上学的传统。

image003

孔子晚年还编订上古书籍,保存了很多古代的文献,我们现在看到的《诗经》、《尚书》、《周易》等等都经过他的编订。孔子的很多思想即使在今天看来也很有价值。比如, 孔子 丰 富了“仁”的 内 涵 , 他 认为要做到“仁”,就要关爱别人,“己所不欲,勿施于人”;他还认为,“君子和而不同”,也就是说,在处理人际关系上要承认人与人之间的差异,不要用单一的标准来衡量对方,这样才能够达到社会的和谐与稳定;他在教育上还主张用启发的方法促使学生独立思考,在学习书本知识的同时还要有自己独立的见解等等。

孔子的言行被他的弟子们收集在《论语》一书中,孔子的思想也被后人吸收和发扬光大,成为中国传统思想的最主要的组成部分,并逐渐传播到周边国家,形成了影响范围很广的儒家文化圈。孔子是属于中国的,他在中国家喻户晓,绝大多数中国人的思想都或多或少地受到他的学说的影响;孔子也是属于世界的,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曾将他列为世界十大文化名人之一。

儒家思想由当时的思想家、教育家孔子所创立。在长期的学术研究和教学实践中,孔子提出并逐步完善了以“仁”为核心的思想体系,后来被孔子的学生及其后学者发扬光大,从而形成了影响深远的儒家学说。

image004

儒家思想由当时的思想家、教育家孔子所创立。在长期的学术研究和教学实践中,孔子提出并逐步完善了以“仁”为核心的思想体系,后来被孔子的学生及其后学者发扬光大,从而形成了影响深远的儒家学说。

“仁”是儒家思想的核心。“仁”的意义几乎包含了一切美德。孔子说:“仁者爱人。”即人与人之间要彼此相爱,要“推己及人”“己所不欲,勿施于人”。一方面是把自己想要得到的好处也给予别人,另一方面,自己不想得到的东西、不想做的事情,绝不强加于他人。“仁”还体现在其他一些方面,如“克己复礼”,即人要克制自己的私欲等。“礼”是当时典章制度与行为规范的统称,是礼仪(形式)与礼义(内涵)的合一。作为行为准则,“礼”具有很强的教化功能,要求人们加强自身修养,约束自己的行为,以符合“仁”的要求。

image002
error: Content is protected !!